央广网包头5月4日消息 16岁手握焊枪,27岁的他已经是中国中冶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从北疆工匠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高磊用一簇簇焊花,“焊”出了自己的闪光人生。
1998年,高磊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童年记忆里,除了广袤的草原,还有父亲那辆总需要修理的拖拉机。“那时候就觉得,能把断裂的金属重新连在一起,是件很神奇的事。”高磊回忆道。
2014年,16岁的高磊面临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中考后,他选择了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当时很多亲戚担心学这个专业辛苦,但高磊立志要靠学手艺吃饭。

初入校园,实训车间的荣誉墙让他热血沸腾,看着前辈们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斩获的奖杯和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照片,高磊暗暗立下誓言:“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在焊接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从此,他一头扎进了焊接技术的学习中。“最疯狂的时候,我连做梦都在数焊接参数。”高磊笑着说。
在刺眼的弧光中、飞溅的火星下,他向老师请教,与同学切磋,努力精进自己的焊接技术。
2018年,高磊代表内蒙古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面对来自全国顶尖选手,这位内蒙古小伙以精湛的焊工技能征服了评委,斩获二等奖。
2018年,高磊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中国二冶。刚入职就赶上甘肃省重点工程——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建设。在1250米长的主桥焊接中,他主动请缨负责最困难的箱体仰焊任务。

“那简直是在蒸笼里作业。”高磊回忆道,时值盛夏,密闭的钢箱梁内温度高达40℃。为确保质量,他创新采用“分段退焊法”,最终焊缝合格率达到95.5%,该项目后来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并入选2022年“大国建造”。
2022年,在福建大东海精品钢铁项目中,高磊再次刷新行业纪录:面对上千道高炉管道焊口,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千余小时,创造出99.5%的合格率,创下行业新标杆。
如今的高磊,已从当年的学徒成长为行业佼佼者。作为中国二冶最年轻的首席技师,他创立了“高磊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近10名技术骨干。他研发的“多层多道快速焊接法”,将工作效率提升40%,在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
“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学会动手,更要懂得创新。”为此,高磊自学掌握了三维建模和机器人编程,目前正在探索智能化焊接的模式。高磊感慨道:“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每个青年人都能在平凡岗位上激发无限潜能,绽放青春光彩。”
记者:邵玉琴
拍摄:李春雪 李强
剪辑:刘晓祺